五位政协委员纵谈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分类: 行业新闻

来源: 中国环境报

发布时间:2019-10-14 11:06

  3月7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邀请解振华、秦大河、吴晓青、胡存智、白岩松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回答记者提问。

  在历时一小时左右的时间里,5位政协委员就雾霾成因与防治、气候变化和中国贡献、城镇化建设用地控制、绿色生活等话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一一作答。

  谈雾霾成因:人类活动是主因,气象条件十分重要

  “雾和霾是两回事,雾是水蒸气,霾是颗粒物,主要是由人类活动排放引起的。”针对城市污染源和雾霾成因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解释说。

  秦大河介绍,从全国来看,燃煤排放是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散煤散烧和煤炭不能清洁利用是造成中国城市雾霾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汽车尾气排放也是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之一。

  秦大河强调,像北京这样的城市,建筑工地机械的排放、黄标车以及采暖季在城市周边的散煤燃烧等也是造成污染的重要原因。从气象条件来看,雾霾的成因和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暖也有一定关系。

  “雾霾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气象条件也非常重要。”秦大河表示。

  谈气候变化:中国为全球碳减排做出积极贡献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一直持积极态度。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副主任、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解振华表示,2015年全球碳排放没有增加,主要贡献来自中国。

  “和国际通用做法一样,中国主要是通过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措施来降碳。”解振华解释说,中国之所以提出2030年左右出现峰值,跟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有直接关系。

  谈环境指标:新老指标共同组成考核体系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首次将pm2.5写入指标,资源环境指标由8项增加到10项。

  “新老指标共同组成了考核指标体系,这些约束性指标使对环境质量的指标考核更加全面、更加完善。同时,新老指标和老百姓息息相关,体现了科学性。”在对约束性指标进行评价的同时,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也坦言,完成指标考核要付出辛勤劳动和努力。

  对于总理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的“十三五”期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80%的目标,吴晓青给出了4个方面的建议:明确责任,严格考核问责,严格执法,全社会公开监督。

  谈城镇化建设:划定“三条红线”防治城市病

  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胡存智介绍,实行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是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胡存智说,在具体发展中,对城镇化的发展,通过划定“三条红线”——基本农田红线、城市扩展边界、生态红线,来优化城市的发展格局,防止“摊大饼”式的发展,从而防治城市病。

  胡存智介绍,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有利于人的城镇化。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可以落实人、钱、地挂钩政策,使城市规模和人口同步发展,从而促进新城镇更好地发展。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有利于资源的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形成更好的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城市建设形态,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

  谈绿色生活:从身边小事做起

  改善环境质量除了政府的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努力,公众参与也必不可少。如何使健康、绿色的生活方式深入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新闻评论部主持人、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白岩松用“蜜蜂”来形容。“不仅自己去采蜜还要去散播花粉,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深入人心,没有绿色的生活方式很难有真正的青山绿水。”白岩松说。

  白岩松表示,践行绿色的生活方式,首先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少用一张纸巾,多乘坐公共交通,减少塑料袋的使用等。


网站地图